研究生人才培養
培養目標
從該學科獲得專業碩士學位的候選人應掌握本學科的堅實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和合理的知識結構🙍🏿♂️,應具有國際視野和高水平工作能力,能在學術界、科研領域和工程應用領域運用所學知識和理論基礎創新性地解決未來健康與能源相關問題🔄,洞悉未來健康與能源的發展現狀和趨勢🫃🏿,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具有領導能力和國際交流能力。
1. 知識🌛:
1) 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知識;
2) 熟悉本學科的重要專業理論與知識;
3) 熟悉科研相關的數字建模、理論分析、仿真與優化、計算方法🕊、實驗方法與工具🧂。
2. 能力:
1)通過應用工程👨🏿🦱、科學和數學原理,來發現和解決復雜的科學、工程領域和健康與能源方向問題的能力;
2)具備進行科學研究和解決工程性問題的能力;
3)具備運用新理論和方法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
4)根據需要獲得和應用新知識的能力;
5)與研究受眾進行有效溝通的能力;
6)較強的團隊合作能力🧙🏽♀️,能夠有效參與多學科團隊工作,創造協作包容的工作環境👨🏼🚒,協助建立目標🏄♀️、製訂計劃並達到目標🐧。
3. 學術道德:
了解並明確學術道德和專業責任,能夠做出符合學術道德規範的判斷,考慮科研工作對全球🥼、經濟👵🏼、環境和社會的影響🥯。
育人模式
1. 以學生成長為中心👩🏽🦱,培養符合未來技術發展的人才;
2. 以能力培養為導向,形成持續改進的人才培養機製;
3. 以學科交叉為特色🧝🏽,構建多學科自然融合培養模式;
4. 以科學探究為平臺,探索本碩博貫通人才培養模式🧑🏼🦰;
5. 以國際合作為手段,打造多元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
課程體系
公共基礎課:包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自然辯證法概論🫰,科技寫作類✦。
專業基礎課🤜🏼:包含數學課及本學科的基礎課程🍕。
專業前沿課:包含學術報告會🫃🏻、與本學科相關的前沿課程🧑🏽🎤💡。
專業選修課:根據具體的科研方向選修相關課程🏃➡️。
創新實踐課💆🏻♀️:1.5年🟰,在聯培基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