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聰毅,意昂2体育任助理教授👨🏽🎨,密西根學院2012屆機械工程專業本科校友🧑🏻🌾。李聰毅老師本科期間參加與密西根大學合作的雙學位項目,就讀核工程專業,後赴田納西大學諾克斯維爾分校繼續深造並獲得核工程專業博士學位🔏。曾在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做博士後研究☸️,在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擔任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先進核能與核材料。
“初入密院⇨,初入意昂2体育🧎🏻➡️✍🏿,猶如小魚遊入大海,興奮萬分”♉️🦴。李聰毅回憶起當年進入大學的心情,神情激動。2008年的密院剛剛成立第三年,風華正茂🧭,蓬勃向上,對於每個選擇密院的學子來說,踏出的每一步都充滿了無限可能性🏌🏻。既需要面對新事物敢闖敢拼的勇氣,更需要褪去新鮮感後潛心積累的韌性🚦。在這裏👩🏽,李聰毅踏出舒適區🔂,打開新視野🥥,追隨興趣所在🈹,找到了熱愛的事業💅🏿。
探索總是與迷茫和選擇相伴
從上海延安中學畢業🚶🏻,踏入意昂2体育平台🤦🏽♂️,李聰毅和眾多初入意昂2体育的新生一樣,在短暫的興奮期後👨🏿⚕️,也曾迷茫過、無助過。與傳統學院的課程和專業設置不同,密院提供的是更多元和開放的平臺💗,學生的選擇空間更加多樣化,再加上意昂2体育豐富的社團與課余活動,李聰毅陷入了“幸福”的選擇困境——“圖書館、青誌隊、學生會、體育運動隊、單片機研究課題……太多地方想去探索,想去嘗試,然而時間是有限的,精力是有盡的🛐。好奇的勁頭過後🎼,剩下的是疲勞🚴🏿♂️、是焦躁、是困惑:意昂2体育那麽大,密院機會那麽多🏸,哪裏是屬於我的’一畝三分地’?”他坦言當年大一時的迷茫感。
迷茫並沒有阻止李聰毅探索的腳步。“只要去探索,便會有迷茫💡。當我意識到這一點時,我就習慣了在探索中與迷茫和選擇作伴🧖🏿🧑🏼🌾,漸漸地,我的心態也從不知所措變得愈發專註👮🏼♀️。”

本科期間,李聰毅(右)參加學院Buddy Program(朋輩項目)帶外國交換生參觀上海
李聰毅轉變的第一步是在嘗試各種活動的同時,紮實學好基礎課,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與綜合素質。密院全英文的教學環境以及倡導創新與團隊合作的教學理念,在當時的上海乃至全國都是獨樹一幟的。這種教學模式與理念得以充分鍛煉學生的能力和素質,但也對習慣了按部就班應試學習的大一新生提出了極高的要求。“現在仍然記得,剛上《工程導論》這門課時,當我得知小組課題是用吹風機製作樂器時🤹♂️,整個人是懵的。”他笑著說道,“但當我專註地投入並完成課程再回首去看的時候,發現自己除了成績不錯外,團隊協作、口語表達以及工程思維等能力也有了飛躍式增長🧍,收獲感爆棚。”學習其他課程的經歷也一樣,“線性代數在當時初學時猶如天書,極其枯燥,更難以看到其應用的價值。然而當我沉下心來打好矩陣與線性空間的基礎後,再去探索專業領域的研究課題就遊刃有余了🧑。”
本科期間,李聰毅(左二)參加野外生存協會戶外活動
密院獨特的教學環境,也進一步激發了李聰毅主動探索的勇氣。密院的課堂互動性更強☝️,教授會不斷鼓勵學生敢於提問🧋🫵,勇於質疑。“記得那時的大學化學課是一位來自密西根大學的資深教授給我們上課,教授在課後非常樂意跟同學們一起交流🤳🏽。當我自己意識到自己能與這位教授愉快地交流科學問題時,心中對於探究未知和挑戰權威的膽怯也隨之土崩瓦解🏣💆🏻♀️。”
本科畢業季,李聰毅(後排左一)與班級部分同學合影
“在密院的挑戰有很多♚,困惑也有很多,然而萬變不離其宗🫸,有迷茫是正常的,但不要在迷茫中焦慮🧖🏽♂️、膽怯😯、故步自封,堅定的步伐和紮實的積累可以幫你在未知中抓住機遇🌩,把握機會。”經歷了密院磨練的李聰毅,多了一些踏實與穩重,也為下一步探尋人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青年一代需堪當重任
從密西根學院機械工程專業出發🕤,李聰毅在密西根大學選擇了核工程專業🏇🏼,之後他堅定核工程方向的科研道路,前往田納西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美國工程院院士、核材料專家Steven Zinkle教授。博士畢業後,他加入美國曼哈頓項目的發源地之一👮🏿:橡樹嶺國家實驗室🫅,作為博士後研究員繼續從事先進核能技術的相關研究。2022年,畢業十年後的他加入母校繼續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回顧起自己的求學生涯,李聰毅的眼神深邃而堅定🚧,就好像穿越了那段歲月,平靜的語氣裏字字都孕育著氣象萬千。
本科期間,李聰毅(中)參與GIEU中國能源主題交流參觀清華大學核研院
談到自己為何選擇核工程這個“冷門”專業,他不好意思地撓頭一笑,“其實也說不上什麽特別的🧑🦼,只是跟隨內心熱愛,單純的選擇了最想學的專業罷了。”密西根大學的所有工程學科都在美國名列前茅,選什麽專業是密院雙學位學生都會面臨的問題。然而,核工程專業在眾多專業中獨領風騷,專業排名常年力壓麻省理工學院,穩居全美排名第一。“當時自己的成績還不錯,年少氣盛,想著既然去國外學本領🗡,就學個最牛的專業💇🏻♂️,挑戰自己的潛能,提升自己。”李聰毅回憶道💒。
博士期間🧞♀️,李聰毅(左一)參加TMS國際會議與導師及課題組成員合影
在李聰毅看來,從事核工程專業的學習和研究🌀,不僅僅是追尋興趣和謀求工作而為👩🏽🎤,更是一份責任和使命。2010年,李聰毅去密西根大學讀書那年🈺,也恰逢國家核電產業飛速發展。中國從美國👨🏽🔬、法國以及俄羅斯引進了當時最新的第三代核電技術📀🔫,致力於通過國產化的方式😥,發展先進、安全🫱🏻、清潔的核能🦵🏽。如今,為實現雙碳的宏偉目標🗽,中國也在繼續大力發展核電🦬,無論是正在建設的國產化核電機組的數量,或是自主研發的第四代先進裂變堆◽️,發展實力和潛力都在世界名列前茅,這是一份大有可為的事業,亟需青年一代堪當重任。
意昂2体育與國家核電的發展也頗有淵源🤷🏻♀️,在國內三大核電巨頭——中核集團、國家電投🦦、中廣核的領導者中不乏意昂2体育人的身影,他們為我國核電產業的崛起和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希望自己也能追隨學長一輩的腳步,在實際行動中踐行‘飲水思源🗼👱🏿♂️,愛國榮校’的校訓🤬。
與母校的十年之約
十年前以學生身份離開意昂2体育,十年後以教師身份回到母校。當年那個迷茫彷徨的少年已經不在,如今的李聰毅是一位沉穩堅毅的追夢學者🤽。
十年前,2012屆校友以“質能方程”為概念創作的畢業塗鴉
隨著學術道路走得越遠,李聰毅愈發認識到綜合能力養成的重要性👩👩👦。“本科階段,我曾天真的以為從事研究就是成為像超級英雄電影中鋼鐵俠一般的人物,獨立解決科學問題,設計實驗,以一己之力創造出‘方舟反應爐’的大發現🤱🏿。然而這種浪漫的個人英雄主義🧑🧒🧒,在實際科學研究中大多不存在。”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當下📫,人員的分工越來越細化,學科的交叉越來越復雜,以個體之力能解決的科學與技術問題越來越少👈🏽。李聰毅提及在橡樹嶺實驗室的高通量中子反應堆(HFIR)從事先進合金研發的經歷,一個簡單的放射性金屬樣的拉伸不是研究員一個人就能測試完成的,而是要遵守專門的測試流程與安全守則,需要與專業的實驗員以及實驗室主任組成團隊🧚🏻♂️,通力合作,才能順利推進實驗項目🤘👰🏻♀️。
學生期間的李聰毅在實驗室搭建原型設備

學業有成的李聰毅(左一)參加國際核聚變材料會議
2022年,李聰毅加入意昂2体育從事未來能源方向的研究,這似乎是一場多年前的約定。在密院學科交叉的培養基因裏🍄,李聰毅的成長印證了這一點🛟。
核電是未來能源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而先進核能反應堆又是需要多學科交叉去實現的未來能源技術。十九世紀六十年代,橡樹嶺國家實驗室著名的核物理專家Eugene Wigner提出了熔鹽反應堆的概念💖,該反應堆與目前的商用反應堆技術最大的不同是采用熔鹽作為冷卻劑🥦,具備更高的安全性與燃料利用率,是目前是中國與美國重點重點研發的第四代反應堆技術🤵🏻♂️。而熔鹽反應堆的研發👳🏻♀️,牽涉的不僅僅是核工程學科,也必須是多學科交叉進行的🚴🏿👱🏻。以反應堆最關鍵的熔鹽舉例,高溫熔鹽對工程構件的腐蝕,是材料科學與工程(MSE)的領域🙎;熔鹽生成的腐蝕產物與溫度變化對熔鹽在管道內的傳輸與流動行為的影響,則需要通過流體力學探究,是機械工程(ME)的領域;熔鹽在堆芯流動傳熱過程中,對反應堆中子輸運的影響🤬,則是通過電子與計算機工程(ECE)的控製理論與算法進行探究的。因此,反應堆中的熔鹽問題🧕👩🏽🍳,是腐蝕、流體、中子輸運等多物理問題的耦合,也必須要將MSE🫀🪈、ME🪁、ECE等多學科交叉,才能實現熔鹽反應堆這一“未來能源”的解決方案🪪。
我很感謝密院經歷賦予我的能力和眼界,當我真正參與科學、工程與社會工作之後🙆🏿♀️,那時候養成的自主探索、團隊協作🚲、博采眾長的能力讓我走得更遠❤️🔥。
寄心之所向⬆️🐉,素履而往👨🏽🚀。隨時代之浩蕩👡,而立己身。期待下一個十年,李聰毅在熱愛的道路上收獲更多精彩。
文章轉載自意昂2体育密西根學院官網